2021-08-02 16:42:35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云南分院
一、知識積累主題
1、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xué)》)
【譯文】聚集起土來成為高山,風(fēng)雨就在這里發(fā)作起來;聚集起水來成為深水潭,蛟龍就在這里生長起來;聚集起善行來成為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就具備了。
2、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遠矣。(《荀子•修身》)
【譯文】道路雖然近,如果不去走,就走不到;事情雖然小,如果不去做,就做不成。那種天天空閑無事的人,是不可能超過別人的。
3、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在某地要住上一年,就種植谷物;住上十年,就要種植樹木;住上百年,就要積德行善,招徠遠方之人。所謂德,就是能招致別處的人和物來到身邊。
4、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知著也。(《白虎通義•性情》)
【譯文】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識。你自己見到的、聽到的事情多了,知識面廣了,便不致為一些事所迷惑,還能夠從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二、道德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譯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廢,連腐朽了的木頭也弄不斷;(如果堅持下去)雕刻起來沒個完,金屬和石頭也能刻得動。
鍥,qiè:用刀子刻。鏤,lòu:雕刻。
2、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譯文】見到善良的行為,必定自己留心記取,認(rèn)真學(xué)習(xí)遵循;見到不善良的行為,必定引起憂懼,認(rèn)真地檢討反省自己。
修然:修,遵循。存:留。愀,qiǎo:臉色改變。
3、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荀子•修身》)
【譯文】用善行來潔身自好,就可以比擬堯舜。
4、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譯文】做人不講禮,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講禮,就不能成就;國家不講禮,就不得安寧。
5、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不茍》)
【譯文】君子尊崇別人的德行,贊揚別人的優(yōu)點,并不是出于獻媚;依照正義的標(biāo)準(zhǔn),直接舉出別人的過失,也不是誹謗別人。
6、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荀子•榮辱》)
【譯文】正義在先私利在后的,光榮;私利在先正義在后的,恥辱。光榮的,經(jīng)常順利通達;恥辱的,經(jīng)常走投無路。
7、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荀子•君道》)
【譯文】公道通暢,那種只顧私人利益的路子就杜塞了。公義倡明,那種只顧私人利益的事情就停息了。
8、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譯文】仁的法則在于愛別人,而不是愛自己;義的法則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別人。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人固然要死去,(但死的價值卻不同)有些人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些人的死比鴻毛還要輕。
或:有的。
10、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義•三教》)
【譯文】什么叫做教呢?教就是效法(學(xué)習(xí))。上面怎樣做,下面就跟著效法(學(xué)習(xí))。
11、天無私,四時行;地?zé)o私,萬物生;人無私,人享貞。(《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
【譯文】天(自然界)公正無私,春夏秋冬四時在不斷變化;地公正無私,各種各樣生物不斷生長;人公正無私,人人能享受到安寧幸福。
1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集•誡子書》)
【譯文】一個君子的行為,應(yīng)安靜地修養(yǎng)自己,用儉約來培植德行。如果不澹泊(不澹泊,即追求功名利祿),便無法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安靜地修養(yǎng)自己,便不能夠達到遙遠的目標(biāo)。
澹泊,dànbó:也寫為淡泊,不追求名利。澹,安靜。致:達到,實現(xiàn),如致遠,致富。
三、國家治理
1、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荀子•天論》)
【譯文】天道(自然規(guī)律)是持久不變的,它并不因為堯(那樣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為桀(那樣殘暴的君主)而消失。順應(yīng)天道規(guī)律來治理,就獲得吉祥;不合天道胡亂來應(yīng)對,就遭到兇災(zāi)。
2、德高莫高于博愛人,為政莫高于博利人。(賈誼《新書•修正語上》)
【譯文】道德高的沒有高過對人普遍施愛,當(dāng)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過于對廣大人民有利。
博:多,豐富。
3、或問:“何以治國?”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立則政立矣。”
(《法言•先知》)
【譯文】有人問:“怎樣治國呢?”回答是:“要確立政令。”又問:“怎樣確立政令呢?”回答是:“確立政令的根本在于每個人(加強自己的修養(yǎng)后)立正自己的身子,這樣國家的政令自然能確立了。”
4、茍利社稷,則不顧其身。(《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
【譯文】只要有利于國家社會的事,做起來可以不顧自身。
茍,gǒu:假如。社稷:社,土神;稷jì,谷神。古代祭祀土神和谷神,把“社稷”指代國家。
四、社會生態(tài)
1、疆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荀子•天論》)
【譯文】加強農(nóng)業(yè),厲行節(jié)約,天(大自然)就不能使人貧窮;給養(yǎng)充備,動作得時,天就不能使人困頓;遵循大道治國,不出偏差,天就不能使人受禍。
2、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裁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
【譯文】尊崇天而思念它,哪如把它當(dāng)作物質(zhì)收養(yǎng)起來而制裁它呢?順從天而歌頌它,哪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呢?
3、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荀子•性惡》)
【譯文】彎曲的木材,必定要通過正木器的蒸烤、矯揉,才能挺直;鈍的金屬器具,必定要通過石頭的磨礪,才能夠銳利。人本性惡,必定要通過師長和法度的教育,才能夠變得端正;得到禮義的薰陶引導(dǎo),然后才能治理好。
枸,gōu:通鉤,彎曲,枸木指彎曲的木材。檃栝,yǐnkuò:竹木的整形工具,揉曲叫櫽,正方稱栝。烝,zhēng:通蒸,用蒸汽加熱,使被矯正的木材柔軟,以便矯正。矯,jiǎo:矯正,糾正,改正。金:金屬器具。礱厲,lónglì:磨礪或研磨用的礪石。礱,去掉稻殼的工具,像磨,稻谷礱過以后的外殼,叫礱糠。師法:老師和法規(guī)。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