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時事評論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專家評中共建黨以來20件大事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專家評中共建黨以來20件大事

2008-07-01 09:33:19 公務員考試網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新華通訊社

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的20件大事

新華通訊社曾約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專家,評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20件大事。這20件大事是:

1.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的一大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提出黨的綱領是“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承認無產階 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1922年7月,黨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指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黨在現(xiàn)階段的綱領即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運動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中國革命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明中國從此出現(xiàn)了完全新式的,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產階級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2.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xiàn)國共合作,共同進行國民革命。1924年1月,改組后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這次大會通過了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事實上確立了國民黨“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形成了以黨內合作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促進了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革命運動的迅速發(fā)展。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以廣東為根據地的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形成了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大革命高潮。

3.南昌起義和人民軍隊的誕生

在北伐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形勢下,以蔣介石、汪精衛(wèi)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背叛了革命,發(fā)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員被屠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失敗。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在中國共產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占領了南昌城。10月初,起義軍在南下廣東途中遭到失敗。保存下來的一部分部隊,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入湘南,參加湘南起義后,于1928年4月下旬同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師井岡山。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人民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過決議,批準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guī)定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建軍紀念日。

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和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八七會議后,黨在各地組織發(fā)動了多次武裝起義。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并于9月9日發(fā)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在起義部隊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毅然決定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qū)尋求立足地。在隨后的進軍途中,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隊。10月上旬,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江西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chuàng)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從此開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正確道路。

5.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召開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失敗,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了長征。在此前后,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后改編為紅二方面軍)也先后撤出根據地,進行了長征。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個省的長征,終于實現(xiàn)了戰(zhàn)略大轉移。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甘肅會寧等地,結束了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會議尖銳地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御、在戰(zhàn)略轉移中實行退卻逃跑的錯誤,通過了《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并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開始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6.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和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侵略軍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合作和全民族團結,建立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陜北的紅軍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紅軍、游擊隊分別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在8年抗戰(zhàn)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實行了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zhàn)場,建立了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先后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的三次反共高潮。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爭,進行了著名的平型關戰(zhàn)役和百團大戰(zhàn)等十二萬五千余次對敵作戰(zhàn)。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zhàn)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成為決定中國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7.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1942年2月到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進行了一次整風運動,其主要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延安整風的目的是要在全黨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整風運動達到思想認識高度一致和全黨空前團結的基礎上,1944年5月到1945年4月,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歷史上的若干重大問題,尤其是土地革命時期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作了結論,同時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方面所作出的貢獻。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黨的七大的歷史性貢獻是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獨創(chuàng)性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guī)定: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8.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仍然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嚴重斗爭。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愿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爭取經過和平的道路來建設一個新中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卻堅持獨裁和內戰(zhàn)的政策,妄圖在中國維持他們的反動統(tǒng)治?箲(zhàn)勝利后,國共兩黨進行了重慶談判,召開了政治協(xié)商會議,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但是,國民黨蔣介石頑固堅持獨裁和內戰(zhàn)政策,于1946年6月,發(fā)動了旨在消滅人民革命力量的全面內戰(zhàn)。經過3年多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先后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進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等,消滅了國民黨幾百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解放了除臺灣等島嶼外的全國領土。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此之前,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等重要文件,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和國旗、國徽、首都等,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一系列工作。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zhàn)亂頻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xiàn)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華民族將以嶄新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新中國的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zhí)政黨,擔負起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新生活的重任,黨的歷史也由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10.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有步驟地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1952年底,黨中央根據毛澤東的建議,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xiàn)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卑凑湛偮線的要求,到1956年底,黨采取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過渡形式,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xiàn)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基本消滅了剝削制度,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這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已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絕對優(yōu)勢地位,從而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由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1.黨的八大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yōu)樵谛碌纳?/FONT>產關系下保護和發(fā)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fā)展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八大以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國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實現(xiàn)了很大增長,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初步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學技術特別是“兩彈一星”為標志的國防尖端技術成果顯著。這些成就為我國后來改革開放的起步準備了物質基礎。

1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歷史條件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以奪取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為目的,既互相勾結又互相爭奪的兩個反革命集團。在篡黨奪權和謀害毛澤東的陰謀敗露后,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熬乓蝗”事件標志著林彪反革命集團徹底覆滅。1976年10月6日,黨中央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依法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10名主犯進行了公開審判。

1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歷史性的偉大轉折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xiàn)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著重點轉移決策;實現(xiàn)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tǒng)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會議還提出要正確對待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全會作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由于一系列的根本性轉變,這次全會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辟的起點,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時期的標志。

14.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完成指導思想撥亂反正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82年9月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的歷史經驗,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奮斗目標和全面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綱領,由此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十二大在提出經濟建設目標的同時,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重要表現(xiàn),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這不僅是這次大會的指導思想,也是整個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十二大以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15.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突出貢獻,是系統(tǒng)論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
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這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從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基本實現(xiàn),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這個階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

16.鄧小平南方談話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視察了我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并發(fā)表重要談話,強調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斷地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前進。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推向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黨中央認為,這篇談話不僅對當前的改革和發(fā)展,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7.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199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十四大對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實踐作了基本總結,重申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作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三項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了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zhàn)略性任務。江澤民在報告中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從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根本任務、發(fā)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zhàn)略步驟、領導和依靠力量、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等九個方面,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其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18.“一國兩制”構想和香港、澳門的回歸

“一國兩制”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方針。它首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來的,是黨中央經過長期醞釀,認識逐步深化的結果。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fā)表談話,就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問題提出九條方針政策。其中包括:建議舉行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現(xiàn)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并可保留軍隊等等。此后不久,鄧小平把上述方針明確概括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為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指明了正確道路。接著,鄧小平又提出“一國兩制”的方式同樣適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fā)表《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的重要講話,就現(xiàn)階段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提出八項主張,進一步闡明了“一國兩制、和平統(tǒng)一”的基本方針!耙粐鴥芍啤钡臉嬒胧紫瘸晒Φ剡\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先后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

19.黨的十五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是十五大的主題,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十五大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xù)前進的旗幟,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鄧小平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正確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又一理論成果。

20.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紀,基于對國內外形勢、黨肩負的歷史任務、黨自身建設實際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2000年春,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只要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這“三個代表”的思想和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一直接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它是深入思考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經驗,深刻總結我們黨80年歷史經驗,特別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成功經驗作出的科學結論;是對黨的性質、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務的新概括,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fā)展,對新時期黨的建設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各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2024考試成績查詢預約入口
↓↓↓↓2024年省公務員考試筆面產品推薦↓↓↓↓
2024公考
面試禮包
2024省考
面試課程
2024面試
職位保護
2024面試
紅領培優(yōu)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admin)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點擊所需資料,掃碼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