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1 12:43:09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whispersoftheforest.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北京警方回應李天一案:從未稱“輪流發(fā)生性關系”
信息傳播越快、越簡單,越需要給真相一點時間、給判斷一點時間
數(shù)月來一直處于輿論漩渦的李某涉嫌輪奸案,又起波瀾。繼案發(fā)時的“私了說”、“虛報年齡說”后,眼下又流傳警方在案情描述中使用了“輪流發(fā)生性關系”的用語以開脫當事人罪責。北京警方日前明確回應稱,未有此說法,并表示案件已偵結進入了審查起訴階段,希望公眾不要聽信傳言,更勿妄下結論。
事件的這一走向,其實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傳播快時代中,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信息處理反應法則?
坦率說,在時下信息以“秒殺”節(jié)奏演進的新聞高壓鍋里,要第一時間做到真假立判、真相大白,進而作出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是非判斷、價值評判,難度極大。這意味著,行政機關要進一步提速權威信息的發(fā)布,讓真實信息跑在小道消息乃至虛假信息前面,這不僅是輿論規(guī)則,更是法定義務。這也意味著,大眾媒體有責任對傳言調(diào)查核實,以確保基本事實的真實客觀。當然,這同時意味著,公眾在面對撲嘯而至的海量信息時,有必要給準確判斷多一點維度、給還原真相一點時間。
不可否認,“不信司法信傳言”的現(xiàn)象,背后有著復雜的成因。人們對案件的關注和對犯罪嫌疑人的討伐,也隱含著對公平正義的強烈訴求。真相的浮出水面,也是一個不斷“證偽”和“求真”的動態(tài)過程。但無論如何,這不能成為不實信息藏身的土壤。尤其是,當案情進展沒有得到充分披露時,各種基于想象的推理、基于立場的判定和基于情緒的討伐,容易造成對客觀真實的“踩踏事故”。
最近發(fā)生在安徽太和的“孕婦造假”案,提供了另一個例證。有網(wǎng)友發(fā)布消息稱,一名孕婦在醫(yī)院孕檢時被人迷倒,醒來后發(fā)現(xiàn)腹中胎兒被盜走。因其離奇和驚悚,此事迅速被傳播,并引起對醫(yī)院乃至對社會的指責,而警方隨后的調(diào)查顯示,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鬧劇,當事人根本就未懷孕。當真相水落石出之時,不知會不會有人為自己的判斷力“捉急”?
在網(wǎng)絡傳播的“快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遭遇海量資訊,很多人往往來不及甄別就快速反應,貼標簽、下結論。當事情最終呈現(xiàn)不同結果時,卻往往咳嗽兩聲便一哄而散,很少有人反思:如何讓理性而不是情緒帶著我們走,如何根據(jù)事實而不是立場進行判斷?
事實上,輿論與事實“追尾”的案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生。如果我們記憶力還不太糟糕的話,從并非官二代的“焦三牛提拔”到“80后女干部”,從“謠鹽”到京溫商城事件,并沒有過去太久。包括網(wǎng)帖貼上“是中國人就轉(zhuǎn)”標簽的現(xiàn)象,都在提醒我們:信息傳播越快越簡單,我們越需要讓思考慢一些,用一杯茶的時間思量一下、搜索一番,或者讓信息沉淀一會兒,多一些交叉質(zhì)證,很多臆斷就會不攻自破。先辨真?zhèn),再論是非,這樣的順序才會讓公共空間更有效率。否則沸反盈天的討論、義正詞嚴的批判,很容易因為基本事實錯誤而自擺烏龍,徒然消耗公眾情緒和社會資源。
擺脫情緒和偏見對我們頭腦的桎梏,讓思考慢一些,不但和尋求真相有關,也和涵養(yǎng)我們的判斷力有關。哲學家康德說,判斷力是聯(lián)結知識與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間的橋梁。身處網(wǎng)絡時代,擁有健全的判斷力,是一件比擁有海量信息更為重要的事。如果我們讓判斷力屈從于一己的立場、一時的情緒,不惜讓扭曲的事實成為偏見的注腳,根據(jù)虛假的命題得出錯位的結論,只會讓我們在狹隘的個體世界里越陷越深,永遠無法形成健康的公共討論。
在每個人都行色匆匆無暇思考的時代,我們有必要讓腳步慢一些,讓頭腦冷靜些。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02日 05 版)
↓↓↓↓2019年省公務員考試相關產(chǎn)品推薦↓↓↓↓ | |||
2019省考面授課程 課程進入 |
2019省考在線課程 課程進入 |
2019省考備考用書 優(yōu)惠進入 |
2019省考免費資料 領取進入 |
相關內(nèi)容推薦:
上一篇:讓“營改增”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下一篇:轉(zhuǎn)作風不能缺制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