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09:20:15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http://whispersoftheforest.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來源:中國網(wǎng) 2013-11-20
無論從情緒的把握,還是從技術(shù)的混揉,阿方索·卡隆都完成的相當出色。難怪詹姆斯·卡梅隆在《地心引力》的介紹片中說,我始終都在張著大嘴,甚至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別忘了呼吸。
作者:楊公振
美國導(dǎo)演阿方索·卡隆帶著他的第14部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今日登陸中國大陸。之前阿方索·卡隆因為2004年執(zhí)導(dǎo)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沉寂的這幾年雖然他依舊有作品問世,但幾乎沒有哪部可以放到中國影迷的餐桌,而今天的《地心引力》足以更新“哈利波特”給卡隆帶來的以往的所有榮耀和標簽。從今往后將不會有人說,“這是指導(dǎo)哈利波特的導(dǎo)演卡隆”,而會說“這是《地心引力》的導(dǎo)演——阿方索·卡隆”。
《地心引力》講的是美國太空站發(fā)生爆炸,除了漂浮在艙外的兩名宇航員之外全部人喪生,面對著浩瀚無垠的宇宙和無邊無際的孤獨,人該如何自處,甚至如何自救的一個大膽的故事。整部電影基本不怎么科幻——如果我們定義的科幻是關(guān)于星球大戰(zhàn),類似于《星際迷航》式的電影的話——更多的畫面集中在了足夠真實的女主角身上。
好電影會探究人最本質(zhì)的東西并引發(fā)觀眾的共鳴,而最能夠震懾人心的,通常是孤寂帶來的恐懼和人處置它時的掙扎。從2009年的《月球》(Moon)講述克隆人如何與機器共存,到去年驚艷了世界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盡管闡述的方式不同,但是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導(dǎo)演內(nèi)心對孤寂的深刻描摹,至于畫出來的是一幅素描還是一張濃郁水彩,就看各自的喜好和功力了。
除去這兩部足夠編選進影史的作品,2010年的《活埋》(Buried)帶來的窒息感其實最貼切《地心引力》給觀眾的壓迫!痘盥瘛分v一個美國承包商在伊拉克遭綁架,電影全程僅有一個演員出鏡,場景也只有一個——一口被埋在不知道何處的棺材里,四周沒有一點兒動靜,在他身邊,只有一個打火機,一把刀和一個手機。像極了時下正流行的“密室逃脫”游戲,但電影中的男主角絕對是開啟了地獄模式。阿方索·卡隆把它的《地心引力》玩兒到了煉獄模式,需要逃脫的“密室”倏地變大到了整個宇宙,與其說是回到地球不如說是逃離太空。在那樣一個沒有空氣,傳播不了聲音的空間,在一個沒有阻力,一切都在高速、勻速飛行的環(huán)境,人感覺到自己是異常的渺小。沒有了我們視為真理的地球重力,觀眾必須跟著主角一起在太空打轉(zhuǎn)。
至于如何打轉(zhuǎn)才能讓人看起來夠真實,雖然絕大部分觀眾沒去過太空打轉(zhuǎn),失重處理仍是阿方索·卡隆無法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通常的電影表現(xiàn)失重場面有兩種技術(shù)來源,一則就是真的失重。有專門設(shè)計的飛機可以向上隆起的拋物線的方式飛行,在拋物線頂端會產(chǎn)生一段短時間的失重,在這段時間內(nèi)拍攝即可以達到真的失重的效果。但是這種技巧滿足不了卡隆的胃口,僅僅是他對電影表現(xiàn)失重畫面的時間累積,就是這種飛機拍攝所負擔不起的,還不說他動輒就要拉出來的長鏡頭來表達影片張力。另外一則技巧就是電腦制作了。這種方式成本低廉,但是總會有令人不滿意的漏洞或者瑕疵。據(jù)報道《地心引力》中,卡隆采用的是古老的娛樂手藝與先進的數(shù)碼技術(shù)相結(jié)合,以木偶操作的形式,讓演員接受專業(yè)木偶師的操控,配合精致的電腦技巧,在IMAX巨幕上呈現(xiàn)出來了有史以來最棒的太空特效。
無論從立意情緒的把握,還是從技術(shù)設(shè)備的創(chuàng)新,阿方索·卡隆都完成的相當出色。難怪《阿凡達》的導(dǎo)演詹姆斯·卡梅隆 在《地心引力》的介紹片中說,我從始至終都在張大著嘴,甚至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別忘了呼吸。只有看罷整部電影,觀眾們才會從卡隆的宇宙中回到地球,場燈亮起來的那一瞬間,提醒我們身在何方,走出電影院時會覺得腳踏實地的感覺真美好。
這就是《地心引力》,阿方索·卡隆為我們帶來的是一部很可能偉大的電影。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71_86971.html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