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7 09:50:07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whispersoftheforest.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近日,人教社網(wǎng)站上的一則致歉信再次引起了公眾對教科書質量的關注。人教社在致歉信中這樣表達:“教材出現(xiàn)錯誤,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都是不應該的!边@也是大多數(shù)批評者所持的觀點,教材絕對不能出錯。網(wǎng)絡上也有相對寬容的觀點,將錯誤分成“知識性錯誤”和“技術性錯誤”,并堅稱前者不可原諒,后者可以包容并改進。
事實上,近年來對教科書質量的批評不斷,從內容到選篇再到細節(jié),分析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批評語文教材的多,批評自然學科的少;批評編者和出版方的多,批評使用者的少。
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可能源于語文學科作為母語學科,讓公眾更有底氣,實際上,作家和教育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專業(yè),對教材的批評不建立在學術化、科學化的教科書研究專業(yè)基礎之上,而隨好惡進行隨意批評,并不可取。
另一方面,人們一般會自然地認為,自然學科本身就是科學學科,其出錯的可能性要比人文學科幾率低。實際上,不管是化學還是生物,從歷史角度看,隨著時間推進,之前的教材在學識上也會存在知識性錯誤,比如對空氣成分的認識、對宇宙世界的認識,例如“九大行星”還是“八大行星”的問題。
再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國教材編選隊伍的組織權在出版社,而出版社選聘人才時不太可能直接從教育專家或一線教師中選拔,最多是讓一部分名師、教授來牽頭組織編寫。問題是,這些名師和教授往往并不了解一線的學生,更多停留在自己的學識見解和研究成果基礎上,造成了教材離一線、離孩子很遠。這引發(fā)了社會人士對編者和出版方的大量批評。實際上,認真研究師范大學的教材教法等學科內容,認真閱讀教材的前言和教師用書以及課程標準,隨處都可以見到一個常識性的表述,那就是教科書不過是教學的工具,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選擇,使用者本身應該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當然包括糾錯這樣的事情。
人教版語文教材出錯,該致歉的絕對不止人教社。
其實,教科書編選過程中,應該嚴格區(qū)分“實驗版”、“修訂版”、“正式版”,同時更要明確不同版別之間,出版者、編寫者、使用者不同的責任。從1898年至今的新式教科書發(fā)展歷史來看,凡是再版的教科書都有修訂和改正的痕跡,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避免錯誤出現(xiàn)是出版者、編寫者、使用者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出版方不妨建立一種糾錯機制,將社會人群等引入教材的糾錯,以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另外,自古有“盡信書不如無書”,當整個社會包括教師都盲目迷信權威,迷信教科書,我們的教育可能會缺失質疑的精神。對于教科書,少出錯、不出錯應該是出版者、編選者的自覺,但是對教科書及知識的質疑,才是教書者最應該教給學生的。沒有質疑,只有一味的接受,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缺失是一種必然。
相關內容推薦:
上一篇:別讓空氣裝進易拉罐......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