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1 18:19:31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whispersoftheforest.com/ 文章來源:新京報
未向組織報告擅自出國,以身體有病為由長達1年多不歸,在省紀委宣布對其立案調(diào)查后,拒不配合組織調(diào)查……據(jù)報道,這描述的是廣東省國資委原主任劉富才。劉之所以如此強硬,“理論”是,我當這么大的官,你們要調(diào)查的那些事都不叫事;要查,每個人都有事,比我事大的也有,紀委該先查他們才是。
“每個人都有事”,“比我事大的也有”,其實就是一種“比爛”,都是爛蘋果,就看誰比誰更爛、我爛還不夠最爛。
劉富才如此肆無忌憚,一方面是因其已身在海外,省紀委莫奈他何,即便國內(nèi)啟動“追逃”令,恐怕一時半會兒也難以將其歸案。而更主要的,恐怕還是認為自己“那些事都不叫事”。在動輒以千萬、以億元來衡量貪官“含金量”的時代,自己被調(diào)查違規(guī)報銷16萬的事,還叫事嗎?從下屬企業(yè)“借”一輛豪華越野車開個三五年,也沒啥啊,不是已經(jīng)歸還了嗎?
不能不說,在貪官貪腐數(shù)額不斷走高,已經(jīng)讓公眾出現(xiàn)“審丑疲勞”的當下,劉富才這一“比爛”理論確有一定的迷惑性。有網(wǎng)友就表示,劉說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因此,有必要辨析一番劉富才的歪理邪說,不能使其繼續(xù)妖言惑眾,進而影響公眾對反腐的信心。
首先,“比爛”并非明智之舉,更不可能因此而僥幸免于懲罰。按照《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規(guī)定,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違反有關規(guī)定占用公物歸個人使用,“時間超過六個月”就應該受處分,劉富才在長達4年多時間里,使用下屬企業(yè)為其購買的車輛,接受懲處并不冤枉。至于違規(guī)報銷的那16萬公款,其違規(guī)甚至違法性質(zhì)更不值一駁。
當然,貪腐數(shù)量或許可能會影響黨紀處分乃至司法懲戒的程度,但并非不被處理的條件。換言之,“一百步”固然會被查,而“五十步”同樣難以免責。
其次,即便如劉所言,“比我事大的也有”,焉知那些更大的貪腐官員就不會得到查處?這不,話音剛落,中紀委傳來消息,“上海首虎”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落馬。而中央領導此前也多次表態(tài),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提到“不定指標,上不封頂,凡腐必反,除惡務盡”。自己有問題,就該接受懲罰,豈能胡亂比附?
劉富才的“比爛理論”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自我安慰,既有對中央反腐決心的誤判,也有著試圖轉(zhuǎn)移公眾視線,從而逃脫懲處的僥幸。堅決打消這種僥幸心理,對于純潔隊伍、實現(xiàn)政治清明而言,意義重大,不可不慎。
實際上,早在2009年、2010年,劉富才就在廣東省人大會議上公開“哭窮”,抱怨自己的10萬年薪太少。現(xiàn)在看來,“比爛”與其“作秀”表演應該是一脈相承,無非是覺得自己被虧欠,所以才會理直氣壯地“找補”回來。
可見,打消“比爛”心理,清除“比爛”土壤,根本還在于持續(xù)不懈地推進制度反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機制,讓一切貪腐官員都在陽光之下接受監(jiān)督。 □胡印斌(媒體人)
相關內(nèi)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