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時事評論 > 時事評論:別把地名弄成“江湖諢號” 以為靠名頭就

時事評論:別把地名弄成“江湖諢號” 以為靠名頭就能蒙人

2016-06-14 09:07:40 公務員考試網 http://whispersoftheforest.com/ 文章來源:光明網

近年來,一些地方改名時有發(fā)生。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廬山市正式掛牌成立,原廬山區(qū)更名為九江市濂溪區(qū);今年初,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也改為播州區(qū)。同時,水城縣欲改為“夜郎市”、瑯琊山“會峰閣”更名為“瑯琊閣”……這些地方為什么要改名?為何要復名?相關社會學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復雜利益博弈,它不一定等于發(fā)展,政府決策應吸取專家和群眾意見,減少改名導致的割裂傳統(tǒng)等負面影響。

中國有句老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概的意思,是說名號如羽毛,不單單是個識別符號。一個地方的名字,跌宕千百年、迂回萬千路,沉淀著歷史的悲歡離合,凝練著歲月的陰晴圓缺,更是審慎而嚴謹的事。早在去年5月28日,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就曾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要求,進一步做好“鄉(xiāng)愁”這篇地名文化建設文章,深入開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亂象整治。

走火入魔的“改名潮”,當然亟待整治。但整治這回事,也最怕跑偏。比如,費心巴力改回來的名字,好不容易街道名、文件名等都配套了,忽然又要“復古”回去,聽起來是糾偏,但這種大成本地來回折騰,除了財政受傷、行政凌亂、民眾步子跟不上,又有多大的意義呢?29年前,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李輝寫下《可惜從此無徽州》一文,反對將徽州改為黃山。今年4月,借全國開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機,李輝再次撰文《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引發(fā)黃山是否復名徽州的大討論。先拋開黃山到底該不該復名徽州的是非不談,如果非要更名,有必要弄清楚的是下面幾個問題:第一,今日更名,是否對過去更名的否定?如果是否定,那么,決策成本誰來埋單?如果不是否定,其間的邏輯契機如何令公眾信服?第二,徽州名字雖雅致,改成黃山時已經支付了不菲的社會成本,如果僅僅因為“古典美”而貿然回轉身去,又如果這樣的轉型引得群起而仿效,誰該復古、誰又不能復?

眼下,鹿邑縣欲改為“老子縣”、水城縣欲改為“夜郎市”,瑯琊山“會峰閣”則在古裝電視劇《瑯琊榜》熱播后悄然更名“瑯琊閣”,一些地方更是為了“西門慶故里”之名爭得面紅耳赤……以前是貪大求洋、數典忘祖,恨不得把老祖宗的血脈都剔除得一干二凈;現在是背靠歷史好乘涼,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改名復名,恨不得一名傳千古——兩相做派,不過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又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呢?

退一萬步說,好好的一個名字,哪怕改得忘了來時路,只要踏踏實實繼續(xù)往前走,總還能有名揚四海的時候。道理也不復雜,芬芳四溢的老字號,也不過百年的歷史。倒是這種急功急利、攀援富貴的心,一會兒趕時髦、一會兒走老路,永遠不知道初心何在、永遠不清楚彼岸在哪,這是何苦?改不改名,職能部門要說話,文化學者要表態(tài),然而,最廣大的市民的聲音,恐怕最不該沉潛不語。

地名是現實的方向,亦是心靈的歸所。“回顧來時路,何處尋鄉(xiāng)愁?”千百年來,地名世代相傳,是“家”的方向,是“族”的圖騰。別把地名弄成了“江湖諢號”,以為靠著名頭就能嚇人、蒙人,不然,改來改去、復來復去,除了小心眼讓人鄙夷,還能落下多少佳話?

相關內容推薦

(編輯:moyun)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