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未知2020-11-27 11:00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熱點概況
前幾日,一段“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趕”的視頻上了熱搜。視頻中,山西交警莉姐扮演盲人體驗生活,她牽著自己的導盲犬乘坐公交車,卻遭到司機和乘客的驅趕。隨后,涉事公交公司回應稱,帶導盲犬乘坐公交要出示殘疾人證和導盲犬資格證,司機沒有要求乘客出示且態(tài)度有問題,會予以處理,并加強相關培訓。從輿論反饋看,與該司機一樣,因擔憂安全問題排斥導盲犬進入公交車的聲音不在少數。就此看,導盲犬進入公共交通,雖有法律支持,但落地實行難度不小。這也折射出了視障人群帶導盲犬出行的現實困境。
各方觀點
人民日報:導盲犬是溫順聰明、訓練有素的工作犬,世界上還沒有發(fā)生過導盲犬傷人事件。導盲犬不是普通的狗狗,它們能夠幫助視力殘障人士正常出行,是盲人的眼睛。與愛同行,接納導盲犬。
新京報:對于視障人群來說,導盲犬與其說是“指路的工具”,不如說就是他們的“眼睛”。從這個層面來講,遵守相關法律規(guī)定,尊重和理解帶導盲犬乘車的乘客,其實也是對視障人士權利的尊重。
檢察日報:同情弱者,幫助弱勢群體,是公民應當具有的道德情操;學法、知法、守法,是新時代每一個人勞動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必經之路,需要我們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深度分析
(一)為何導盲犬乘車會被拒絕
1.司機培訓力度不夠
以山西這次事件為例,明明客運條例上寫的很清楚,可是當盲人真帶著導盲犬上公交時,司機甚至做得出要停車打110的舉動?梢娝緳C不是故意刁難,而是確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違規(guī)。如果涉事司機如果接受過培訓,知道導盲犬可以上公交,就不會做出如此行為。
2.體恤殘障人士的理念沒有深入大眾
之所以很多地方接二連三地出現導盲犬被拒事件,根子上顯然不是個別“守門人”的業(yè)務素質低,而是這一體恤殘障人士的理念,還沒有滲透到社會的土壤里。新聞中也反映出,不僅是司機攔阻導盲犬,其他乘客也不理解、反感導盲犬上車。因此,文明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要體現在細節(jié)。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在所有的地鐵、公交上,都張貼有標識提醒:公共交通應該接納導盲犬,如遇見不要驚慌。那么無論司機還是乘客,也就更能知道什么是理性妥當的應對。
(二)如何解決導盲犬被禁止出入公共場所問題
1.細化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
相關法規(guī)條例、政策應清楚列出相關證件要求和查驗標準,方便查詢和對照執(zhí)行。并且,對違法拒絕導盲犬進入的行為制定相關罰則。韓國《殘疾人福利法》規(guī)定:在沒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禁止導盲犬和盲人進入商場、酒店等公共場所,將被處以300萬韓幣以下罰款。但目前為止,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及相關法規(guī)、政策對公共場所無正當理由的拒入行為,并未設置罰則,有必要補上這一缺環(huán)。
2.加強《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宣傳
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宣傳,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信息共享,積極探索“多證合一”(證件整合改革,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比如實行公交卡和殘疾人證兩證合一的做法,為視障人士帶導盲犬出行提供便捷服務。
3.加大考核督查力度
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對公共場所違法拒絕導盲犬進入堅決說“不”。同時,將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包括接納導盲犬情況,作為文明單位評選、考核、動態(tài)管理的重要依據,獎優(yōu)罰劣,促使相關單位和商家學會換位思考,以盲人“視線”進行“回頭看”,查漏補缺,反思不足,推動軟硬件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構建殘疾人權益保障長效機制。
參考文章
導盲犬為什么哭了:走不進城市還是融不進內心
相信屏幕對面的你們,很多都聽說或參與過“我愿與流浪犬同行”的網絡倡議。但現實中的你,如果遇到導盲犬會怎樣做呢?近日,一段“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趕”的視頻備受網友關注,導盲犬“哭泣”的鏡頭更讓大家為之動容。“公交車不讓寵物上車”“狗要是咬人怎么辦”“咬了人是狂犬病”……公交司機和乘客的話似乎也有道理。盲人固然有出行的權利。但換位思考一番,無論是出于安全,還是出于衛(wèi)生,司機拒絕導盲犬上車似乎并非出于私心,而是為了大多數乘客考慮。那么這一事件背后難道是不同權利之間的摩擦?
法不夠,守法不足,實質上是觀念跟不上趟。十多年前,中國人對導盲犬的印象還停留在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中;近年來,導盲犬更多出現在城市之中、出現在公益廣告上,公眾對它們的了解途徑和接觸機會與日俱增。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大型犬有傷人之虞,常常避而遠之甚至惡語相向;當乘客給攜帶導盲犬的盲人讓座時,也有人下意識說:人憑什么給畜生讓座;有的工作人員對導盲犬進出“重重設卡”,百般阻撓;有人則出于對寵物狗的親昵,對工作中的導盲犬吹口哨、喂零食,殊不知這一行為會給盲人帶來危險。如果說“導盲犬走不進城市”曾是人們關心的話題,時下,“導盲犬融不進城市”更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如何對待狗,折射出人們的文明觀念。對導盲犬的惡意,忽視了弱勢群體的權益;狗比人尊貴,少了對他人的尊重;遛狗不拴,是對他人安全的漠視;疫情期間聽信謠言遺棄寵物狗,則是理性認知的缺乏。時下,關于增設導盲犬訓練基地、建立流浪動物收容站的呼聲從未消弭,但在人與動物如何更好共處的問題上,文明才是最好的基礎設施。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牽引繩另一端的盲人群體。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近2000萬視障人士,而導盲犬僅有200只左右。如何滿足更多盲人的出行需求,光靠增加導盲犬數量顯然還遠遠不夠。莫讓遍布各地的盲道閑置,讓公共設施的無障礙設計更好用,這對社會精細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視殘障人士的需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或許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努力做到的事。畢竟,生而健全是賜予,但每一個我們都有可能因為疾病、意外和衰老而成為他們。
這正是:終身陪伴,服務瞽人;莫讓犬淚,再濕人心。
(來源:人民日報,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