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當前位置:首頁 > 申論頻道 >申論熱點 > 時政

2022國考申論參考范文:科學的公眾認同

來源: 湖南分院2021-05-28 10:42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參考上述材料,結合當前社會實際,以“科學的公眾認同”為話題,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嚴謹,語言流暢,字數(shù)800~1000字。

給定資料

科學的力量非常強大,它在過去一個世紀讓我們的壽命幾乎延長了一倍,豐富了全球資源,深化了我們對宇宙本質的理解。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阿圖·葛文德在一次演講中說:“科學并不是人類慣常的思維方式,它是非自然的、反直覺的,也是需要后天習得的。科學的解釋往往站在經驗和常識的對立面。常識曾經告訴我們,太陽會在天空中移動,感冒源于身體接觸冷空氣,但是科學思維讓我們認識到,這些結論卻并不一定正確,它們必須被檢驗。” 正是由于科學思維的非自然和非直覺性,公眾在面對科學時往往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公眾的思維習慣總是趨向于自然和直覺,即使我們提供給公眾的科學知識已經被驗證是完全可信的,人們也常常不愿意接受。很多人至今還相信一些已被大量事實證明是謬論的觀點,比如說,兒童疫苗會導致自閉癥(實際上并不一定),擁有槍支可以讓人們更安全(實際上并不可以),氣候變遷還沒有發(fā)生(實際上正在發(fā)生)。我們經歷著一個對科學權威的信任大幅度下降的時期,相當一部分人選擇漠視科學、漠視科學界?茖W界和公眾之間存在相互誤解:科學界以為公眾求知渴,公眾以為科學界沆瀣一氣。 事實上,科學研究的過程、科學結論的形成、科學共識的達成,都是通過科學家作為社會人來完成的,都涉及了社會性活動,比如科學家之間的協(xié)商、科學團體之間的互相批評。 “求真”是科學共同體的基本特征。在這一領域中,個體科學家的不當行為會受到抑制,這就讓我們可以相信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不必認為科學界是一個串通起來做壞事的利益共同體。  

【參考范文】

科學的公眾認同

科學,是物質文明進步的理論前提,科技革命帶來蓬勃發(fā)展;是探索宇宙真理的唯一方法,透過表象直接揭示本質?茖W理應是人類所共有的思想武器,但因其非自然與反直覺的特性,卻時常站在了公眾常識的對立面,因而推動科學發(fā)展,需要科學的公眾認同。

求“真”,是科學的基本準則。科學,從理論雛形的產生,到實驗論證的過程,再到科學結論的得出,都應當恪守“求真”的基本準則,“這不科學”之類的口頭禪也反映出民眾對科學的樸素信仰,然而當前科學的權威性卻面臨著消解的風險,究其原因,在于部分科學家缺乏求真理念,或為求流量嘩眾取寵消解科學權威性,或貪慕錢財為不良企業(yè)站臺損害科學公信力,導致公眾以為科學界沆瀣一氣,甚至出現(xiàn)“磚家”一說?茖W要想得到公眾的認同,還需求真務實,自持身正,“其身正,不令而從”。

求“知”,是公眾的普遍需求。好奇是人類最原始也最強大的心理驅力之一,社會的發(fā)展也不斷推動著公眾的求知欲。而當科學缺位時,愚昧與欺騙便接踵而來,各種“減肥妙方”在青年男女中大行其道,老人們也對各色“神醫(yī)”“神藥”趨之若鶩,既傷財又傷身,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科學遠離公眾,自束高閣,另一方面也在于民眾缺乏科學思維,科學的真理,也當有科學的公眾來認同。

實踐得“真知”,構建科學共同體。脫離公眾的科學,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科學不應當是“紙上談兵”,民眾眼中的科學也不應該是海市蜃樓,科學只有走進公眾,不斷實踐,惠及民生,才是科學永葆活力的途徑;公眾也只有認同科學,不斷實踐,提升素養(yǎng),才能不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淘汰?茖W的成果轉化能改善民生,公眾的認同能促進科學發(fā)展,兩者既是利益共同體,也是科學共同體。

科學并非科學家的專利,也是公眾的福利?茖W也并非為科學家所獨占,公眾的實踐之中也蘊含著科學與真理。要做到科學的公眾認同,既要“取之于民”,也當“用之于民”。

已閱讀28% 查看剩余內容
關鍵詞: 科學申論申論范文 編輯:zha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