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錄

三支一扶招聘考試

各地
招考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三支一扶考試網 > 試題資料 > 每日一練 > 2021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8.30)

2021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8.30)

2021-08-30 17:14:47 三支一扶招聘考試網 http://whispersoftheforest.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三支一扶招聘考試網華圖教育發(fā)布:2021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8.30),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華圖三支一扶考試微信公眾號(htszyf),歡迎加入全國三支一扶備考交流群:764172889。

一、單選題

1. 有專家指出,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是一個長周期,一定伴隨著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整個歷史發(fā)展周期,所以中國要有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眼光,保持好戰(zhàn)略定力,該觀念強調:

A.重視事物的直接聯(lián)系,賦予經濟發(fā)展直接動力

B.重視事物的長遠聯(lián)系,準確把握經濟發(fā)展趨勢

C.把握事物的主觀聯(lián)系,積極探索經濟發(fā)展新思路

D.把握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用自身發(fā)展帶動世界發(fā)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從“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是一個長周期”和“中國要有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眼光”可知,世界經濟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過程,需要我國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經濟發(fā)展問題,注重長遠聯(lián)系。另外,題干中也強調了“戰(zhàn)略眼光”、“戰(zhàn)略定力”,旨在從全局視角和長遠眼光客觀辯證地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是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自覺運用。因此,題干強調的是要重視事物的長遠聯(lián)系,準確把握經濟發(fā)展趨勢。B項正確。A項: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A項中,“重視事物的直接聯(lián)系,賦予經濟發(fā)展直接動力”說法錯誤。A項排除。C項:題干中,并未體現“把握事物的主觀聯(lián)系”。C項排除。D項:“把握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用自身發(fā)展帶動世界發(fā)展”本身說法正確,但是題干并未體現此觀點。D項排除。因此,選擇B選項。

2. 我國古籍記載:“大禹治水,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guī)和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勢’,此數(指勾股定理)所由生也。”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實踐為認識創(chuàng)造新的認識工具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知識。題目大意為:“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左手拿著測量用的準繩,右手拿著圓規(guī)和尺子,看高山大河的形狀,以此判斷地勢哪里高,哪里低,最終發(fā)現了勾股定理。”可見大禹是在治水的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并最終發(fā)現勾股定理。這說明對勾股定理的認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因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A項正確。B項: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指的是我們獲得認識,就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題目中反映的是大禹在治水過程中發(fā)現了勾股定理,而沒有體現出大禹如何利用對勾股定理的認識來治水。B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C項:大禹治水過程中發(fā)現勾股定理,但是題干中并沒有體現大禹去檢驗勾股定理的正確與否,因此題目并沒有體現出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C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D項:題目中,作為認識的工具有“準繩”“規(guī)和矩”,但這些工具本來就在大禹手中,并沒有體現出這些工具是大禹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實踐為認識創(chuàng)造新的認識工具在題中并沒有體現出來。D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3. “如果你是樂觀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如果你生活在痛苦里,生活也終將痛苦。”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A.價值觀對人生發(fā)展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意義

B.社會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價值判斷因人而異,具有主觀性

D.社會意識是一種主觀體驗,不具有客觀依據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史觀知識。在生活中,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我們在生活中的行為,如果我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那么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如果我們整天處于悲痛中,這種態(tài)度反饋到生活中也會使生活處于糟糕的狀態(tài)。說明了人的生活態(tài)度(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體現了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價值觀有正確錯誤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價值觀都對人生發(fā)展起促進作用。排除。C項:價值判斷即關于價值的判斷,是指某一特定的主體對特定的客體有無價值、有什么價值、有多大價值的判斷。價值判斷因人而異。C項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說法錯誤。社會意識雖然是一種主觀反映,但這種主觀反映是基于社會存在而產生的,不具客觀依據的說法錯誤。因此,選擇B選項。

4. “只有實際生活中可以學習,只有實際生活能教訓人,只有實際生活能產生社會思想。”這是瞿秋白的名言名句,主要強調實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下列關于實踐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不存在盲目的實踐

B.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不存在單個人的實踐

C.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認識論知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一是直接經驗,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D項正確。A項:任何實踐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沒有意識參與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著盲目實踐不存在。盲目的實踐活動主要指沒有正確認識指導的實踐。A項錯誤。B項:實踐具有社會性,指任何實踐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當中的,孤立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但是孤立的實踐活動不等于單個人的實踐活動。B項錯誤。C項:說法錯誤。實踐是客觀活動,由于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雖然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但實踐活動依然是客觀的。D項錯誤。因此,選擇D選項。

5.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紀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后來,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又提出:“在凹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這一認識過程說明: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真理具有絕對性

D.真理具有唯一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知識。三角形內角和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等于、大于或小于180°,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即真理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越了真理的適用條件、范圍和過程,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B項正確。A項:真理的客觀性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客觀的,但本題中未體現此原理,屬干擾項。C項:真理的絕對性是指在特定的條件和范圍之內,真理正確反映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三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分別體現了真理的絕對性,但是三位科學家的認識過程體現的是真理的相對性。D項:真理具有唯一性是指對于同一個認識對象,在相同的條件下,只能得出一個真理,而不能得出相互矛盾的多個真理,也就是真理的一元性,但本題中未體現此原理,屬干擾項。因此,選擇B選項。

6. 中國有句古話:“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句話體現了:

A.事物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

B.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C.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時,必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全局

D.必須重視各個局部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意思是不從全局的角度來籌謀的人,也不能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不從長遠的利益出發(fā),不從一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是不能籌劃好一時之事的。這體現了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時,必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全局,要有全局觀念,C項當選。A項:聯(lián)系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和事物之間所發(fā)生的關系。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條件的,表述錯誤。A項排除。B項: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是矛盾,包括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即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但內外因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B項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整體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tài)及其變化。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tài)起決定作用。題干強調的是整體的重要性,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

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這句話表明:

A.任何事物不是想當然憑空生成的

B.事物的發(fā)展總是相輔相成的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主要方式

D.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認識論知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意思是不登上高山,不明白天的高大,不到小溪旁邊,永遠不知道地的遠大。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親身實踐,才能知道真理。實踐就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一切客觀物質的社會性活動。題干中的“登高山”、“臨深溪”體現了實踐,“天之高”、“地之厚”體現了“真理”。C項正確。A項:任何事物不是想當然憑空生成的,它必定是從事物的客觀實踐情況中得出來的。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D項: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和曲折的,是前進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B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

二、多選題

8. 下列政治熱點詞語與其對應的哲學道理一致的是:

A.“新常態(tài)”——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個性寓于共性當中

C.“兩步走”——量變和質變

D.“定向調控”——抓主要矛盾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新常態(tài)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把過去作為參照系,體現條件性;新常態(tài)之“常”,意味著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相對靜止。故可以理解為新常態(tài)就是和以往不同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A項正確。“兩步走”指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要分階段進行,體現了量變質變原理。C項正確。“定向調控”是宏觀調控走向科學化與精確化的一種表述,要抓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功夫,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行穩(wěn)致遠,體現了抓主要矛盾。D項正確。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也就是共性寓于個性之中。中國特色,體現中國國情的人和事,表個性,社會主義是全人類的,表共性。體現了共性寓于個性之中。B項錯誤,排除。因此,選擇ACD選項。

9.在道家看來,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無貴賤”“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這對我們的啟示有:

A.人與自然萬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

B.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顧自然的利益

C.要摒棄對自然過度的強力扭曲、干擾和破壞

D.人凌駕于自然萬物之上,才能達到人與自然萬物的平衡

【答案】AC

【解析】本題考查認識論知識。“物無貴賤”“萬物一齊,孰短孰長”出自《莊子·秋水》。道出了萬物平等的深刻道理,啟示我們人與自然萬物是相互依存的,應平等的對待萬事萬物,尊重萬事萬物的生存、發(fā)展權利,順應自然,不要過度的開發(fā),甚至破壞自然。因此,選擇AC選項。

10.古語有云“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下列與該古語蘊含的哲學道理不相同的是:

A.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B.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C.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D.望梅止渴,畫餅充饑

【答案】ACD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并選錯誤項。“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原指下棋時關鍵性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全局失敗。從哲學角度體現了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tài)起決定作用。A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思是即使是聰明能干的婦女,沒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時如果缺少必要的條件,也無法成功。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人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條件的制約。A項與題意相符,當選。C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喻因個體差異,對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體現了人的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C項與題意相符,當選。D項:“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畫餅充饑”意思是用畫的餅解餓。兩者都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作用。D項與題意相符,當選。B項:“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體現了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tài)起決定作用。與題干的古語意思一致。B項與題意不符,排除。因此,選擇ACD選項。

公告搶先知 一對一咨詢
關注華圖三支一扶社區(qū)考試網 及時了解本地考情
各地區(qū)公告搶先看 免費領取備考資料
專業(yè)客服為您答疑 咨詢上岸課程
(編輯:wangshichao)
活動推薦
熱門課程
聯(lián)系方式

關注公眾號

華圖三支一扶社區(qū)考試網
關注我們:后臺留言
精品內容搶先看,專業(yè)客服答疑

面對面咨詢

了解本地考情
免費領取備考資料
有問題找圖圖,答疑解惑小幫手

官方圖書推薦

更多>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