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廣州《行測》真題

“清議”,《辭海》的解釋是“公正的評論。古時指鄉(xiāng)里或?qū)W校中對官吏的批評”。清議不只是一種發(fā)發(fā)牢騷的民間輿論,實際上它對中國古代官場的政治運作具有不可小覷的影響。被清議褒揚的人往往為萬民傳頌,而遭受清議批評的人則往往仕途蹇滯,難得升遷。因此,古人對清議非常在意?!赌鲜匪挝涞塾洝吩唬骸捌浞膏l(xiāng)論清議,贓污淫盜,一皆蕩滌?!鳖櫻孜湟舱f:“兩漢以來,猶循此制,鄉(xiāng)舉里選,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議,終身不齒?!?nbsp

在晚明內(nèi)憂外患日劇、一片擾攘動蕩的政治文化景象中,清議也扮演了空前絕后的重要角色,而掀起明末清議高潮的則是東林黨。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說:“天下君子以清議歸于東林,廟堂亦有畏忌?!睓z讀明史列傳,因“得罪清議”、“為清議不齒”、“為清議所棄”等緣由遭貶謫或丟官者達數(shù)十位之多;“不顧清議”、“清議不畏”也成為攻擊政敵的常用辭令

顧炎武對清議的作用評價很高,他說:“天下風(fēng)俗最壞之地清議尚存,猶足以維持一二,至于清議亡,而干戈至矣?!蓖砻髑遄h主要通過議論朝政得失與朝臣品性,對朝廷政事發(fā)揮一定的監(jiān)督和影響,而士大夫又通過這種輿論工具與宦官集團作斗爭,應(yīng)該說,這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明代士大夫還有一種風(fēng)俗,即爭意氣而不爭是非。明代君臣尤喜意氣用事,君臣之間一再意氣相爭。如明神宗因為立儲一事與大臣反復(fù)較量,最終不得不屈服于眾意,但失意后的皇帝竟然置江山社稷于不顧,深居后宮不問國事,創(chuàng)下皇帝不上朝的紀(jì)錄。不僅君臣之間爭意氣,臣僚之間也互相以意氣用事。景帝時,甚至有廷臣群毆,當(dāng)場捶殺政敵。這就是所謂“士大夫峻門戶而重意氣”

當(dāng)清議風(fēng)氣與這種意氣之爭結(jié)合到一起時,清議往往淪為黨爭的工具,對政局產(chǎn)生諸多消極影響。正如首輔葉向高所云:“今日世道,得清議之力,亦受清議之苦?!北M管東林黨以正人君子自居,但就連最敬佩東林人士的黃宗羲也承認,“東林中亦多敗類,及攻東林者,亦間有清操之人?!彼麄冞^分嚴于君子小人之辨,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有人與自己意見相左,即視為小人

由于“居官有所執(zhí)爭,則清議寓然歸之”,因而在晚明愈演愈烈的清議風(fēng)氣還直接影響到朝廷政令和朝廷決策,經(jīng)常是一個建議或措施尚未出臺,就招致眾多清流之士的抨擊議論。他們引經(jīng)據(jù)典、海闊天空地大加反對,使得不少救國良策泡湯;廷議國事不以大局為重,對方說是,我必說非,互相扯皮,爭論不休,“上與下異心,朝與野異議”,使朝政難于達成一致。史稱:“比者不容于清議,而爭則名高。故其時端揆之地,遂為抨擊之從,而國是淆矣。

晚明清議影響之大,在朝廷用人問題上也多有反映。其時,對官員任免甚至是邊關(guān)將帥的選用,往往不論真才實干,先論人品如何;考量官員功過也不計國計民生,而一味窮究他們的只言片語:“今之國語鄉(xiāng)評,皆繩人以細行,細行一虧,若不可容于清議,至于大節(jié)都脫略廢墜,渾不說起。

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晚明政治中,不少人就是因為無意中觸動這張清議大網(wǎng),最后稀里糊涂丟了烏紗帽甚至身家性命。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一批叱咤沙場的名將都未能逃脫這張巨網(wǎng)

在那個社會動蕩、經(jīng)濟混亂、烽煙四起、亡國之禍迫在眉睫、救亡圖存刻不容緩的時代,“東林之持論高,而于籌敵制寇卒無實著”。更有一批褊狹、迂腐的所謂清議君子以舌為槍、唇為劍,在政爭中黨同伐異、混淆是非,而明朝江山也在這喋喋不休、重意氣而輕是非的清議聲中走到盡頭

——戶華為《重意氣輕是非的晚明清議》,有刪改,載2006年4月16日《光明日報

37:單選題、

以下對“清議”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清議起源于明朝,以民間輿論為主

B 明朝風(fēng)俗最壞的地方也尚存清議

C 清議主要是對官員道德的品評

D 清議淪為黨爭工具的主要原因在于爭意氣而輕是非

【答案】D

【解析】從“兩漢以來,猶循此制,鄉(xiāng)舉里選,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議……”可知,A項中清議起源于明朝的說法錯誤;“天下風(fēng)俗最壞之地清議尚存,猶足以維持一二……”是用假設(shè)的句式來佐證顧炎武對清議的高評價,并非實際地說明朝風(fēng)俗最壞的地方尚存清議,B項錯誤;從“晚明清議主要通過議論朝政得失與朝臣品性……”可知,C項說法片面;原文說“當(dāng)清議風(fēng)氣與這種意氣之爭結(jié)合到一起時,清議往往淪為黨爭的工具”,D項是對這一說法的同義替換,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38:單選題、

有關(guān)“清議”積極意義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清議對古代官場的政治運作具有積極作用

B 清議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純正的社會風(fēng)俗

C 在免于意氣之爭的年代,清議能夠產(chǎn)生救亡圖存的良策

D 清議的作用最大地體現(xiàn)為對政事的監(jiān)督

【答案】C

【解析】原文中談到清議的意義時,是說清議“對朝廷政事發(fā)生一定的監(jiān)督和影響”,C項說清議能夠產(chǎn)生救亡圖存的良策,這在文中并無體現(xiàn),并且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在那個社會動蕩……‘東林之持論高,而于籌敵制寇卒無實著’”,C項論述與這一句意思完全相反。A、B、D三項均能從原文中找到相應(yīng)證據(jù)。故本題應(yīng)選C

39:單選題、

有關(guān)晚明清議重意氣而輕是非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晚明清議重意氣而輕是非在朝在野都有所表現(xiàn)

B 晚明士大夫峻門戶而重意氣即是以清議相區(qū)別

C 為清議所忽視的常常是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與具體可實施的問題解決辦法

D 晚明清議囿于君子小人之爭,并以爭辯為高明而不論是非

【答案】B

【解析】“峻門戶而重意氣”是明代士大夫中的一種風(fēng)俗,原文說當(dāng)這種風(fēng)氣與清議結(jié)合時,才往往使清議論為黨爭的工具,也即這種風(fēng)氣是原本就有的,與清議無關(guān)。B項中說“峻門戶重意氣是以清議相區(qū)別”,這在原文中并無體現(xiàn)。因此本題答案為B

40:單選題、

以下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東林黨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但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終成為以清議誤國之禍?zhǔn)?/p>

B 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比绻看蠓驁猿诌@樣的原則,或許可使清議免于淪為黨爭的工具

C 重意氣而輕是非的清議是袁崇煥等名將之死和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D 科學(xué)評價清議的作用對正確引導(dǎo)當(dāng)今輿論也具有積極意義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批判的對象是“一批偏狹、迂腐的所謂清議君子”,并沒有否定全部的東林黨人,A項中說東林黨人是“以清議誤國之禍?zhǔn)住?,這種說法明顯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