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行測》真題

37:單選、

“先老”即人口年齡結構的迅速變化,意味著我們的要素稟賦發(fā)生了變化,勞動力變得昂貴了,意味著我們在喪失原來在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中的比較優(yōu)勢?!拔锤弧眲t意味著,我們并不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在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中得到足夠顯著的比較優(yōu)勢。因此,這個階段就比較優(yōu)勢來說,我們處于相對尷尬的境地,也可以不準確地說,我們面臨著“比較優(yōu)勢真空”。這段文字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A “未富先老”的局面會制約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B 過去的發(fā)展方式會使我們喪失比較優(yōu)勢,不能支撐經濟持續(xù)增長

C 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集中表現(xiàn)為如何應對“未富先老”的困境

D “未富先老”是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

【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句說明我國目前“先老”的狀況意味著在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中失去了比較優(yōu)勢,第二句用“未富”的狀態(tài)說明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yè)中失去了比較優(yōu)勢。第三句“因此”引導的句子對前文進行了總結,結論就是在整體上來說我國失去了比較優(yōu)勢。結合整個文段來看,文段的主題詞是“比較優(yōu)勢”,根據(jù)主題一致法,B項“喪失比較優(yōu)勢”正確。

38:單選、

語言到底是什么?假如它僅僅是交流工具,地球人都講英語也就談不上有啥危險。然而語言還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載體和源泉。任何一種語言中都蘊藏著那個民族的智慧、技藝、信仰、風俗等豐富的內涵,一旦消亡,人類就會喪失對理解、認識和更新自我而言“不可替代的部分和瞬間”。一個語種的離去即是一種獨一無二文明的死亡,只懂美式英語的人怕是難以理解這其中蘊含的悲慟和傷感。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 語言是人類真正的遺傳密碼

B 英語成為地球上唯一的語言意味著文明的消亡

C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種承載著文明形態(tài)

D 不同的語言意味著不同的世界,拋棄一個語種就等于葬送一種文明形態(tài)

【答案】C

【解析】文段的主題句是通過一個設問句來引導的,即語言到底是什么?語言還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載體和源泉,概括來說,主題句強調語言是一種文化.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

39:單選、

古人說過,“讀書當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歲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有詩云,“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魯迅過年時最喜歡上書市購書。他的日記載有:1913年春節(jié),他曾四去書市購書60冊;1915年正月初二“補春節(jié)休息,買《說文系統(tǒng)第一圖》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廠買石印《王荊公百家唐詩選》一部六本”。魯迅買書都是要讀的,這也是他別開生面的一種過年方式。這段文字要表達的深層涵義是:

A 讀書可以給人們的心靈以溫暖、快樂和充實

B 春節(jié)長假最適合讀書

C 古代人喜歡讀書過年

D 讀書過年,更富文化內涵和精神品味

【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了話題“歲余”也即年末、過年。后面分別列舉了才子文征明過年時讀書、魯迅過年買書讀書這兩件事。所以結合整個文段來看,文段一共兩個核心信息:過年、讀書。根據(jù)主題一致法,排除A項;C項只提到了古人,而顯然文段中還提到了魯迅;最后比較剩下的B和D項,B項“最適合”在文中沒有體現(xiàn),而D項的“讀書過年”這種方式與文段主題一致,且表述正確。故本題答案為D。

40:單選、

任何一種教育體制下,都存在著學生資質差異的問題。理想的教育體制,應該面向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提供相應的機會。但是,面對高考升學,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遴選機制,我們常常是無奈地嘆息。因此,天才對教育惟一可說的話,是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擋住我的陽光?!?nbsp;這段文字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A 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忽視了學生的資質差異,不利于天才的培養(yǎng)

B 理想的教育體制應該一視同仁,給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

C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和人才遴選機制下,人們更多地表現(xiàn)出無奈

D 現(xiàn)行教育體制在竭力掙扎卻又難以走出誤區(qū)

【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教育體制應該考慮學生的資質差異情況,對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提供機會。第二句轉折詞“但是”之后強調現(xiàn)實情況卻是,教育遴選機制非常單一,忽視了資質差異的情況。最后一句“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的意思是,教育要考慮到資質差異問題,對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提供機會。因此答案選A。